一、7月1日起,未经广电总局批准的手游不得上线运营
《通知》指出:要求从7月1日开始,未经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手游产品不得上线运营。对已经批准出版的移动游戏的升级作品及新资料片,视为新作品,需重新审批。
二、10月1日前,没有进行审批申报的手游将面临下架危险
《通知》中指出在10月1日之前,若手游没有通过审批或者没有进行审批申报都将面临下架的危险。因此目前在线运营但没有审批的手游都需要在10月1日前进行申请审批(特别是TOP50中的27款未拿到版号的手游),否则都将面临下架危险。
三、审批所需最短时长约为1至2个月,审批申报刻不容缓
审批时间方面,一般手游审批时间约为1至2个月,其中无故事、无剧情、玩法简单的七大类手游审批时间最短约一个月左右,以7月2月算起,最快估计也要8月份左右,甚至更久。而非七大类手游整体而言审批时间约为2个月以上。其中需要注意的是被驳回的修改次数不能超过4次,否则将会视为失败。因此许多游戏厂商或许将失去用户付费率、活跃度都非常高的暑假市场。
四、新规提到一个“异地运营”,具体是指什么呢?
这里的“异地运营”是指受理申请出版该游戏的出版单位与申请企业注册地址不在同一城市的情形。这种情况在游戏行业非常普遍。新规中单独指出,主要是明确异地运营是由出版单位所在地的省级出版部门负责日常监管,而申请企业注册地所在的省级出版部门配合日常监管。这一点主要是明确监管责任,对游戏版号游戏版号游戏版号办理过程并无影响。
五、新规对整个行业会有怎样的影响?
最大的改变是变备案为审批前置。新规推出前,手机游戏要进行出版备案和运营备案。出版备案是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做一次互联网出版备案,即“拿版号”。运营备案是指据《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国产网络游戏在上网运营之日起30日内,应当按规定向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履行备案手续。但实际 上,不少游戏厂商都是游戏上线后才补办审批、备案手续,甚至有厂商怀有侥幸心理不做备案。而将备案改为审批前置,透露出监管层加大手游行业监管力度的决心,尤其是审批前置的规定,相较于备案能更有效地规范手游市场。从内容上,新规简化了国产七大类游戏(指不涉及政治、军事、民族、宗教等题材内容,且无故事情节或者情节简单的消除类、跑酷类、飞行类、棋牌类、解谜类、体育类、音乐舞蹈类等休闲益智国产移动游戏,以下简称“七大类游戏”)的审批流程和申请材料,明确了各个环节审批的最长时限,使七大类游戏版号的申请时长具有可预见性。除七大类游戏外,对国产非七大类游戏及境外著作权人授权的移动游戏的申请材料进行了个别调整,整体流程未发生重大改动。另外,新规中明确说明一款手游推出续作时,若游戏内容出现明显变化,则视其为新作品,需要重新审核。但小游戏的生命周期非常短,在火爆期后很容易归于沉寂,若因审核问题而错过了上线的最佳时期未免得不偿失。因此,选择专业的代办机构或渠道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六、如何能够快速取得游戏版号?
新规中相对简单的七大类游戏的理论办理时间为20多个工作日,但这是主管部门的办理时间,不包含材料准备及修改时间。进口游戏的审核流程就更加繁琐,先要申请进口游戏软件著作权,再依次提交到出版社、省局、总局。在实际办理时,游戏资料提交到省局后,省局会给出初步修改意见,修改完提交到总局,如果多次修改还是没达到要求的话就会被打回,重新提交走版号申请流程。不仅要重新花费提交版号的费用,更重要的是会增加时间成本,进而会影响游戏的上线时间。所以说,想要尽快拿到版号,最重要的是相关材料准备的充分、合规、有效。如果有经验丰富的公司参与办理,就会提前指出游戏中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修改建议并提前修改。这样就会大大地缩短材料准备及修改所需的时间,确保申请游戏版号的过程少走弯路、少花一些不必要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