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款手游扎堆补办“身份证”

发布时间:2016-09-07 11:01:30
我要分享: 0
摘要: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以下简称“广电总局”)日前发布《关于移动游戏出版服务管理的通知》,或成为划时代的分界线。通知称,移动游戏与网络游戏出版流程基本一致,7月1日起需经新闻出版总署前置审批,才能上线运营。对已经批准出版的移动游戏的升级作品及新资料片,视为新作品,需重新审批。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以下简称“广电总局”)日前发布《关于移动游戏出版服务管理的通知》,或成为划时代的分界线。通知称,移动游戏与网络游戏出版流程基本一致,7月1日起需经新闻出版总署前置审批,才能上线运营。对已经批准出版的移动游戏的升级作品及新资料片,视为新作品,需重新审批。

  易观互动娱乐研究中心高级研究总监薛永峰表示:“这是广电总局收紧对移动游戏监管的明确信号,这等于将之前对移动游戏采取的后审改变为前置审核,此举将进一步提高手游创业的门槛。”

  易观互动娱乐研究中心高级研究总监薛永峰:“接下去如果新政持续收紧审批关卡,小的手游运营团队所面对的压力就会陡增,以前通过人脉关系在地方广电部门拿到各种章和批文的行为,今后将愈发困难。他认为,2015年手游行业已经进入洗牌期,30%的中小团队已被洗出去。如果现在的监管政策严格执行,将有近五成的创业团队被淘汰出局。”

  刚刚过去的周末,手游研发商、发行商、渠道商都在研究一个以前可有可无的资质——游戏版号游戏版号游戏版号,即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这项资质,将在7月1日后从后置备案变为前置审批,成为游戏上线的一个“身份证”。

  日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了对手游版号监管趋严的《关于移动游戏出版服务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6月6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拿到一份渠道商的最新通知,该渠道商通知各合作游戏厂商:“7月1日起我司将按照规定进行‘版号’的审核工作。”

  有数据统计,去年发行的上万款手游中,取得版号的不到5%。多位游戏发行商、审批代理商告诉记者,当《通知》在渠道商环节得到全面落实后,影响的波及面将从7月1日以后新发行的游戏、以前上线的续作和资料片,波及到目前已上线但未取得版号的所有手游作品。

  在《通知》正式生效前,一款手游上线后需要两项备案:一是运营后30日内到文化部做游戏运营备案;二是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做一次互联网出版备案,这便是所谓的“拿版号”。

  6月2日的《通知》要求,“自2016年7月1日起,未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移动游戏,不得上网出版运营”。

  游戏发行商、广州浩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商务总监吴铭哲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上述《通知》中所要求的审批流程和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版号的审批前置了,“对游戏厂商而言,以前可以在游戏上线后补齐审批、备案程序,而新《通知》要求上线前就必须先走完版号的审批流程。”

  此前,对手游厂商来说,版号是可有可无的资质,虽然相关部门已做出明确要求,但因“后续补充”方式的存在,并没得到强制执行。

  记者看到,“魅族游戏中心”6月6日告知各合作伙伴称,按照广电总局的《通知》,自7月1日起将“不得联合运营未经批准或相关信息未标明的移动游戏”,所以“魅族游戏中心”要求合作伙伴提供相关资质,并提醒“还未申请或者还在办理相关手续的合作伙伴请尽快安排在6月完成,我司将按照规定于2016年7月 1日起进行相关审核工作。”

  一位游戏发行商告诉记者,“自新规发布后,目前已经看到几个渠道商下发类似通知了”,一旦所有渠道商落实《通知》,就意味着此前上线运营但没拿到版号的游戏都将遵照新规补齐审批手续。

  从目前情况看,“未审批的手游都将集中审批”已成为各游戏厂商迫在眉睫的事。

  “可以预言,(今年)下半年影响最大的是发行公司。”资深游戏投资人、深圳坤方创投合伙人苗春阳告诉记者,之前上线又未取得版号的产品,若没在规定时间拿出相应资质,会面临下架的可能。

  一位业内人士更直言不讳地表示,《通知》下月开始执行后,“一些小渠道、小发行商将面临被淘汰,想像以前那样‘黑户’运营,根本不可能。”



标签:

顾问推荐 更多

  • 吴飞白金顾问
  • 元韶通白金顾问
  • 郭敏铜板顾问
  • 王晶白金顾问
  • 张虎黄金顾问
  • 叶婷铜板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