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壁咚?解读《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16-09-07 10:05:11
我要分享: 0
摘要:近日,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行动启动,一份针对第三方支付机构专项整治的文件在网上流传。这次整治,将如何改变第三方支付的游戏规则?整治方案对普通公众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是否是一次行业壁咚?

  近日,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行动启动,一份针对第三方支付机构专项整治的文件在网上流传。这次整治,将如何改变第三方支付的游戏规则?整治方案对普通公众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是否是一次行业壁咚?

  近日,一份文件在网上流传,这是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专项整治方案,也是自4月14日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行动启动以来公众见到的第一份整治方案。方案全名为《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全文并不长,有两个重点:第一,对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风险和跨机构清算业务进行整治;第二,对无证经营支付业务进行整治。

  前者直指第三方支付长期以来极具争议的两个问题:第三方支付备付金存管问题、第三方支付是否与银行直连的问题。后者则主要针对长期以来乱象丛生的“二清”机构。

  现在正是第三方支付机构续牌和申牌的关键期。今年5月,央行颁发的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即将到期,首批27家企业将陆续开始续牌工作。从今年上半年到明年上半年,第三方支付机构将扎堆续牌。同时,目前有多达数百家企业在等待申牌。

  “这次整治的核心,从逻辑上讲就两件事:第一,管住资金通道;第二,管住备付金。”中国政法大学金融创新与互联网金融法制研究中心副秘书长赵鹞向网易科技指出。他解释,支付是金融最基础的环节,中国支付领域传统的正规军是银行体系。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出现之后,在银行体系之外开辟了新的资金通道,但是监管机构监控不到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的资金流向,这为赌博、贩毒、洗钱等犯罪活动留下了资金腾挪空间。为了防范系统性风险,监管层必然要将这些资金纳入监管范围。



标签:

顾问推荐 更多

  • 李斌铜板顾问
  • 夏敬武铜板顾问
  • 胡杜平铜板顾问
  • 彭小敏铜板顾问
  • 王超黄金顾问
  • 卢小清铜板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