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药是直接事关民生的大产业。据有关部门当天会议上汇报的数字 “十二五”期间,中药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超过26%。但与国际对比看,许多发达国家医药产业占GDP比重普遍在8%以上,而我国仅占5%多一点,可以说其中潜力巨大。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动医药产业创新升级,更好服务惠民生稳增长;确定进一步促进中医药发展措施,发挥传统医学优势造福人民;决定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推进外贸转型增强服务业竞争力。
会议指出,传承中医药优势,发挥其独特作用,可以更好造福人类健康。会议确定,要促进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继承保护与挖掘,促进中西医结合,放宽中医药服务准入,完善覆盖城乡的中医服务网络,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加大中医药投入和政策扶持。
寻求医药产业创新升级的同时,李克强总理还强调,医药是老百姓的基本需求,属于基本民生。要下决心,严格监督,闯过基本药物这一质量关。那么接下来新药审批会更严格?企业现有产品结构能够应对2016挑战?此次会议中的医药部署是机遇还是考验?中国医药产业未来会在哪里?
自己如何才能坐上这班顺风车?
过去十年,中国医药行业大致经历了 2004-2010 年依靠政策红利的高速增长期,以及 2011-2013 年政策变局加剧行业分化的多空交织期,直至从 2014 年开始,随着医改进入深水区,行业政策出现了不同以往的变化,上市公司分化加剧,新业务新模式不断涌现,产业并购风起云涌。到2015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随着互联网+推进,传统行业产业与信息技术、互联网平台的融合还将加深,包括医药在内的传统行业再次面临挑战。企业能否抓住机会搭上新一轮顺风车,就看自身改革决心了。
开启互联网+,推进企业生态建设
此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怀进鹏指出,当“互联网+”遇到“中国制造2025”,其会通过多种政策、多种生态环境机制的形成,更有效地来推动提质增效的工作。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群体智慧,技术发展带动经济生命力,互联网+时代到来也将为传统产业注入生机。为此,国家对于推动“互联网+”人力、技术、设备投入巨大,高新技术企业认证难等问题也有相关政策支持。如此,在政策与技术多方支持下,医药行业的生态建设可行性也会大大提高。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为1.52亿,占网民的22.1%,相比于其他网络应用,互联网医疗的使用习惯仍有待培养。其中,诊前环节的互联网医疗服务使用率最高——在线医疗保健信息查询、在线预约挂号和在线咨询问诊总使用率为18.4%;在医药电商和互联网健康管理等领域,使用率分别占到网民的4.6%和3.9%;而在慢病管理、预约体检、健康保健等o2o医疗健康领域,使用率都低于1%。医药产业互联网+进展空间巨大,能否抓住机遇成为行业领先,还得看企业自身决策了。
我们知道互联网行业有一个说法,就是“产品型公司值10亿美金,平台型公司值十亿美金,生态型公司值千亿美金” !
以互联网龙头BAT为例,各自业务版图涉及娱乐、金融科技、教育、交通、医疗等生活个方面,形成彼此依赖、影响、稳固亦开放的有机生态圈,其价值不言而喻。结合此次医药产业政策鼓励,建设医药生态圈,相信医药产业的春天也不会远。